11月20日,中国银行“绿洲工程”成功完成借记卡业务这一基础性金融服务领域的首次投产,开启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发展新篇章。
今年以来,作为集团“十四五”规划的重大工程,中国银行“绿洲工程”企业级架构建设工作全面提速,立足新一代企业级技术平台,推动各业务领域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此次业务投产,是今年以来第三次大规模业务上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坚守初心本源,服务实体经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中国银行始终把满足人民美好金融体验需要视为新时期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适应消费升级、产业转型新趋势,全面部署数字化转型战略,持续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数字化的“底色”就是服务民生,“绿洲工程”作为中国银行数字化新基建,在统一底层数据要素、中台能力初步显现的基础上,正在致力于打造一批生态开放、渠道协同、体验良好的数字化金融产品。
本次投产完成了借记卡业务领域对公单位结算卡产品的重构升级,着力实现三方面跃升:
产品配置更灵活。实现产品申请、配置和发售的全流程线上化,支持数字化时代的产品创新和精准服务。
场景生态更协同。将对公户开卡及卡片管理拓展至企业网银、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将卡片服务与金融服务场景更紧密融合,赋能借记卡业务“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卡片服务更智能。进一步拓展无卡业务受理渠道,提升申、制、领、用等卡片全流程管理智能化水平,为客户提供更为定制化、便捷、友好的卡片服务。
加快融合创新,深化数字化转型
加速企业级业务模式创新。中国银行正在加快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场景化、生态化服务模式演进,同步推进机制、流程、业务模式变革。借记卡业务广泛服务于各类金融场景与民生活动,是有效触达客户与生态的“最后一公里”,将以此为切入点,加强技术能力、应用场景与客户需求的有机融合。
完善企业级技术架构框架。进一步建设生态整合应用平台,构建开放服务能力,推进企业级技术成果面向“一体两翼”的互惠共享、互促共进的规模化应用,打造创新成果转化的新模式。研发上线用户交互应用平台,通过企业级流程引擎实现金融服务端到端的有机组合与灵活装配,充分释放企业级架构模块化、可复用的体系化优势。
深化企业级技术能力建设。建设企业级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组件和光学字符识别(OCR)组件,供集团范围内共享复用,后续可结合各类金融业务场景需求,提供开箱即用、灵活共享的通用技术支撑,赋能端到端数字化业务流程重塑,向流程无缝衔接、信息实时交互、资源协同高效的业务处理模式演进。
科学协同发展,加速双向赋能
2022年,中国银行企业级架构建设工作取得跨越式进展,“绿洲工程”正在稳底座、强中台、赋动能的转型发展之路上持续前行。2023年,基于组件化、分布式架构的个人借记卡、信用卡、存款、票据等基础金融产品将分批有序上线,定价、核算、风险、营销等企业级公共机制将陆续重塑升级,生物识别、隐私计算、元宇宙等前沿技术已启动研究和应用探索,工程建设将进入千帆竞发、相继落地的新周期,更丰富的企业级能力将实现协同建设、持续释放、共用共享。
实践表明,唯有紧跟变革方向、瞄准技术前沿、科学谋划布局,才能在数字化转型大潮中勇立潮头。中国银行将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立足自主可控的分布式技术架构体系,依托丰富多元服务场景,落实战略规划,把握关键趋势,挖掘客户需求,加快全领域、全条线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业务、技术“双向赋能”。
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绿洲”生生不息,正在释放可持续发展的勃勃生机。中国银行将持续深化全面数字化转型,加快输出产品创新和价值创造,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