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秋假期后A股首日开盘,东财的数字货币板块指数报1175.416点,涨幅达2%。《人民日报》近日刊发了评论文章《让数字人民币更好助力数字经济》。数字人民币成为节后A股的第一个风口。
事实上,多重利好在节前就已经出现。9月8日,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2022第二届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正式发布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产品——“元管家”,可在预付消费服务场景防范商户挪用资金、保障用户权益。同日,央行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人民币体系标准化建设。在中秋假期期间,央行又提出要深化重点领域金融改革,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
数字人民币从试点开始已经持续不短时间,其对中国、中国经济、中国数字经济的战略意义已不需多言,数字人民币在底层设施搭建上实际也已相当成熟,并正在继续稳步推进,而近期的一系列举措表明,数字人民币在应用层面也正在加速推进,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目前数字人民币已经在国内23个试点地区落地开花,下载量增速也堪称惊人,但对居民生活和实体经济的渗透实际还处于初级阶段。根据比较新的一个数据,截至今年5月31日,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通过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笔数大约是2.64亿笔,金额大约是830亿元人民币,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门店数量是456.7万个。
这些数字人民币交易,其中绝大部分应该是各地政府的消费券发放、各线上平台的数字人民币优惠促销所促成,如何提高数字人民币的应用频次,如何引导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使用数字人民币成为关键。
民众对数字人民币背后的国家利益必然是支持的,但在日常生活中,方便快捷安全实惠才是他们主动使用数字人民币的主要驱动力,这就需要实现和完善数字人民币体系与传统电子支付工具的互联互通,让消费者和商户可以“一码通扫”。如果数字人民币体系与传统金融体系相比,能够进一步降低公众和商户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则更佳。
具体而言,进一步使数字人民币融入实体经济,首先需要尽量降低数字人民币的应用门槛,使老人、学生也能简单易用,不需要太多学习;其次,需要数字人民币更多接入与老百姓生活高度相关的高频需求,比如话费充值、水电费缴纳、社保缴纳、地铁公交支付等;再者,创造新的建立在数字人民币特色之上的支付场景,比如让消费者接受可以“碰一碰”支付的硬件钱包等。
使用门槛持续降低,使用场景持续扩容,使用频次持续增加,当这三者实现同步进展,数字人民币必然也会同步加速融入实体经济。
当然,数字人民币是个大概念,也是关系中国经济长远之计的一步棋,目前进展已经相当迅速,亦须注意防备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