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下列简称:《方案》)印发,重庆成为首个获批的直辖市。
(资料图片)
与此前已启动建设的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甘肃六省(区)相比,重庆是全国首个全省域覆盖、在省级层面明确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的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此外,《方案》提出,探索初始配额有偿使用制度;鼓励开展零碳示范园建设;开发建设“长江绿融通”绿色金融服务系统,推进绿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任玉洁表示,重庆市的地方实践将有其独特代表性,因地制宜激发跨区域、跨境绿色金融发展可能。
对绿色投融资领域持续拓展提出挑战
财联社:《通知》中多条举措均提到了银行业,例如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绿色信贷计划;提高绿色金融业务在内部业绩考核中的比重等。请问,这对重庆的银行机构提出了哪些挑战?未来重庆的银行机构可能会出现哪些新变化?
任玉洁:当前我国是绿色信贷发行规模最大的国家,绿色信贷是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中应用范围最广、体量最大的绿色金融产品,银行业金融机构无疑是最重要的参与者与主力军。
此次《方案》对银行业提出要求,既有利于更进一步地发挥银行业在发展绿色金融中的带动作用,激活、鼓励重庆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开展绿色信贷等业务的创新潜力;同时,如何在我国银行业绿色金融实践已经逐步丰富的基础上,进一步取得突破,在竞争更加激烈的绿色投融资领域持续拓展绿色业务规模、支持绿色技术开发,创新气候物理风险与转型风险的预警处置都提出挑战。
碳排放权配额有偿使用,将提高其稀缺性与价值
财联社:《通知》中提到,探索碳排放权初始配额有偿使用制度。请问,该制度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对于发展绿色金融能起到哪些作用?
任玉洁:当前我国碳排放权配额仍以无偿分配为主,但要全面建立环境效益内部化的市场化机制,引入碳排放权配额有偿分配使用有其必要性。
此前,我国主要重视碳市场基础制度的建设,通过采取碳排放权无偿分配机制,在不额外增加过大的发展压力的同时,鼓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提质增效活动,获取更多剩余碳配额用于交易以此获利。
经过多年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充分试点以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先行先试,在地方丰富交易经验的累积、交易机制逐步健全以及企业逐渐认识并有意识去创造环境权益价值的背景下,对于企业而言,引入碳排放权配额有偿使用将进一步提升碳排放配额的稀缺性与价值,促使企业投入更多降碳减排改造措施降低碳排放量,加快推动自然资源价值化,从而促使更多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产生,最终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
对于市场而言,有偿机制将吸引更多绿色金融产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过程,通过金融工具手段对有偿分配形成补充,以此缓解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调动企业积极性。
零碳园区有助于推动企业绿色技术、装备开发创新
财联社:《通知》中提到,鼓励开展零碳示范园和示范项目建设,打造净零排放示范样本,探索金融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机制和模式。请问,该如何理解这项举措?
任玉洁:工业长期是能源消耗主要来源,各类产业园区是未来我国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落脚点。当前各地区工业正迈向低碳转型阶段,重庆土地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开展零碳示范园与示范项目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一方面,零碳园区有助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对企业形成统一化链式管理,传导督促企业绿色行为实施;另一方面,零碳园区也有助于加强企业在绿色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探索,推动绿色技术、装备的开发创新,从而形成重庆零碳园区建设的先进经验,供全国复制学习。
同时,重庆作为国家气候投融资示范区试点地区,在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绿色制造体系示范方面已有一定低碳实践基础。此次提出打造零碳示范区与示范项目也彰显重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方案》将对未来推进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提供经验借鉴
财联社:《通知》提到,推进绿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建设“长江绿融通”,建立绿色项目信息共享平台。请问,在提高信息透明度过程中,会有哪些难点?这对于全国绿色金融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任玉洁:当前我国尚未开展完全开展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企业信息披露透明度与普及度仍较低,整体信息披露意愿程度不高,信息披露数据仍存在较多空白有待完善。
其次,我国现有环境数据统计方法学尚未统一,不同统计口径、数据算法等参差不齐,导致环境信息披露不精准无法对比校正,亟需一套科学、高效、统一的环境信息计量方法学加以规范。
此外,环境信息披露内容涉及众多科目,不同数据分散在多部门间,数据内容多、工作量大,需协同多部门间数据进行收集统计。我国各部门仍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与协作机制联通多部门合作。而且,环境信息披露涉及多领域专业知识,而复合型人才较少,亟需建立培养绿色与金融、工业等领域“复合型”梯队。
对于全国绿色金融发展而言,重庆作为直辖市,去年7月已在银行业率先试点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工作,12月又先行印发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工作方案,在信息披露方面已有强制性披露政策与行业实践作为基础。因此,重庆实践经验将对全国未来推进强制性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工作以及引入数字化金融科技手段支持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提供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