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市民金融被各方频频提及。4月18日,央行、外汇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其中,专门提到要“加强对重点消费领域和新市民群体的金融服务”。
根据政策文件定义,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三亿人。由于新市民在各地分布很不均衡,具体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地方政府政策,明确服务新市民的范围。
新市民金融产品和服务涵盖六大领域
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六大领域存在迫切需求,必然也存在相关联的金融服务需求。2022年3月,银保监会联合央行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支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助力新市民在城镇更好地安居创业,切实加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4月18日,央行、外汇局发布的《通知》再次提及新市民金融服务,可见对此重视程度之高。《通知》表示,积极创新针对新市民消费、职业技能培训、子女教育、健康保险、养老保障、住房等领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基础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性。
金融机构已有落地的相关举措。例如,重庆三峡银行3月10日发布新市民专属贷款产品“新渝贷”。客户通过新市民身份核实后,便可使用微信小程序实时申请贷款,最快5秒出额度、1分钟借钱、3分钟到账,年利率低至5%,最长可贷12个月,随借随还,循环使用。主要用于满足新市民购买自用汽车、购置大额耐用消费品、家庭住房装修、教育培训、健康医疗、休闲旅游等需求。
山东银保监局二级巡视员许彦峰介绍,辖区齐鲁银行针对新市民专门制定《齐鲁银行新市民创业贷管理办法》,将新市民作为产品服务对象,可全面惠及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新引进技工人才、网络商户等七大类新市民,简化对经营流水时限限制,主要考察客户品质和实际经营状况,缩短审批和发放流程,最短1日内即可完成审批和放款,于4月2日成功发放首笔贷款20万元,贷款期限3年,享受政府贴息后实际利率最低可至2%。
住房保障方面,广东银保监局指导银行机构助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为173家企业提供融资340亿元,支持新建及改造长租房源近16万套;佛山分局指导保险公司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在全国首创“政府+保险+科技+服务”出租屋安全管理新模式,为每间出租屋的承租人提供120万元的伤亡及医疗保障,并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出租屋安全管理,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探索差异化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从金融视角来看,新市民群体普遍存在抵质押资产不足、信用信息欠缺、收入与还款不匹配、金融知识和意识匮乏等金融资质缺陷,导致金融机构在收益成本匹配、风险有效管控等方面面临现实障碍。针对此类情况,各地监管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展开了积极的探索。
《通知》要求,金融机构要用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围绕新市民创业形态、收入特点、资金需求,丰富信贷产品供给,降低新市民融资成本,激发新市民创业就业活力。
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王朝弟认为,在解决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关键要掌握这些新市民的基础信息和金融服务的具体需求。
为解决信息不足的难题,北京银保监局做了一些探索,积极推动政务数据与监管数据共享,把原来的“金融专网”升级为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目前已经与五个政府部门实现数据直连,整合了新市民的公积金、社保、医保、民政、不动产等信息,这些信息都是银行做信贷和其他金融服务的基础,为金融机构给新市民的精准金融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和保障。
同时,银行在实际办理业务的过程中针对新市民特征,采取了便利化的方式。邮储银行消费信贷部总经理李静姝告诉记者,“对于新市民中需要特殊关注的群体,一个特点是收入认定难度大、职业变化比较快,在获得贷款支持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在以往收入认定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三方支付流水收入的确认。这让我们的金融产品能够更贴近新市民的特征,帮助新市民更加容易地获得金融服务。”
此外,新市民群体工作流动性相对较高,可支配收入普遍不高也不稳定,收入状况以及收入周期与银行传统还款要求存在错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福建银保监局针对上述情况,将指导银行业机构改进信贷产品还本付息方式,针对创业新市民设置“随心贷”,根据新市民创业前期缺收入、后期资金相对充裕的特性,允许前6个月内免于偿还本息或仅偿还小额本息,6个月后根据经营收入状况自主增加本息还款金额,1年后再与银行协商确定较为固定的还款方式,从而破解创业者初期收入与还款能力不匹配问题。
王朝弟表示,“改善“新市民”的金融服务,可以说是找准了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着力点。《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印发后,各地政府和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响应,已经迅速行动起来,整个工作起步良好,效果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