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在过去的2022年,因流动性承压、债务压力高企,诸多房企陷入违约境地。虽然新年已至,但偿债压力仍是房企面临的一大关。
据中指研究院最新数据,2023年房企偿债压力较大,年内房企到期信用债及海外债合计9579.6亿元,相比上年多700亿元,房企偿债规模有增无减,其中信用债占比65.9%,海外债占比34.1%。
拆解开来看,今年一季度为房企偿债高峰,1月、3月房企偿债规模均超千亿元,其中信用债中有近400亿元、海外债中有近700亿元为出险企业的到期债务,占一季度到期债务的四成。此外,4月、7月房企债券到期规模也超千亿元。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房企偿债压力较大,仍有可能发生债务违约风险,当前房地产销售还没有明显企稳回升,部分房企受到融资支持有限,个别房企仍有可能发生债务违约。
过去一年,房企面对到期债务多以展期为主,全年通过交换要约重新上市的海外债余额为967.4亿元,占全年到期余额的25.8%。在海外债市场,多家房企主动取消海外评级,虽然降低了触发交叉违约的概率,但也截断了海外融资渠道。
“根据‘金融16条’的指导原则,信用债可通过协商做出合理展期,境内债偿债压力有望暂缓。从2022年情况来看,到期海外债以展期为主,但一季度到期的部分债券已经历一次展期,当前面临二次展期风险,有较高的偿还压力。”中指研究院认为。
房企偿债压力高企,但值得注意的是,行业融资已开始出现回暖趋势。
克而瑞数据显示,2022年12月10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为1018亿元,环比增加84.7%,同比增加33.4%。在11月多项优化房企融资环境的政策出台后,房企融资规模出现了大幅增长,年内首次单月融资规模突破千亿。
在融资结构方面,去年12月房企境内债权融资833.44亿元,环比增加82.8%,同比增加83.4%;境外债权融资26.32亿元,环比增加626.8%,同比减少82.9%;资产证券化融资为77.67亿元,环比增加87.3%,同比减少31.1%。
境外融资渠道仍然紧缩,当月没有房企境外发债,境内发债主体则主要是中海、保利、招商蛇口(001979)等国企央企。从融资成本看,12月房企平均融资成本为4.34%,环比提高0.7pct,同比下降0.18pct。
2022年12月融资出现翘尾,归因于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去年,监管对房企融资的态度发生根本转变,从交易商协会表示继续推进并扩大“第二支箭”、央行及银保监会出台“金融16条”、证监会发布“新5条”支持房地产股权融资,房企融资环境发生历史性转变。
以最直观的“第二支箭”为例,光大证券(601788)表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有8家房企披露申请“第二支箭”储架式注册发行,合计额度达1210亿元。去年11月29日龙湖集团融资支持工具首单成功发行后,美的、金辉、碧桂园及新城加速推进,优质民企合理融资需求得到有序支持。
股权融资的受益范围则更加广阔。光大证券表示,至少有31家上市公司公告股权融资事项,已披露募资总额超360亿元,资金用途包括保交楼、偿还债务、补充流动资金等。涉及公司不仅包含国央企,也包括前期已出险房企,还有部分国企利用定增为配套融资收购优质资产并表。
中指研究院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为行业发展定下基调,政策将继续满足项目交付、房企经营、并购重组三方合理融资需求,保证融资覆盖面的广泛性;信贷、债券、股权三条主要融资渠道将继续维持开放状态,保证融资资金的持续性,房企筹资端流动性紧张问题将明显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房企融资翘尾回暖,但销售端并未冲上高峰。亿翰智库表示,12月市场“翘尾”并未如期出现,各城环比上行并不显著。当下,经济和就业修复尚需时日,行业政策仍有空间,政策落实也需要时间,今年市场大概率呈现弱复苏,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有望率先企稳,三四线恢复或较为缓慢。
中指研究院表示,需求端修复、拉动销售回款才是根本之道。房企要抓住当前融资窗口期,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对接资金供给方,更要借助融资力量拉动销售端,推动经营端流动性回暖,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问题。调控在供给侧发力的同时,如果针对需求端进行改善,房企则有望在经营端也快速实现流动性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