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抱团养老”,“旅行养老”,“旅居养老”,“兴趣养老”,“候鸟养老”等各种各样的养老“姿势”层出不穷,这种新潮的背后,是人们对养老费用前瞻性规划。那么面对花费不菲的养老费用……
(相关资料图)
我们究竟要依靠什么来养老?养老金从何而来
从来源归纳来看,养老金来源大体来说主要有这么几种:
1、靠国家
国家的介入与强制体制的设置可以实现社会中各阶层的转移支付,从而实现对老年人的养老金保护。比如,在社会保险制度下,职工强制性缴纳的养老费用本质上就是一种转移支付。简而言之,就是“年轻人养活了老年人”。
2、靠企业
在我国的养老金体系中,一些支出是由公司承担的,“转移”到个人账户上,形成了一种员工的长效激励机制。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国企就曾经全面担负起了员工的养老金。随着经济发展,各类企业逐步建立了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障制度。简而言之,“企业养活了老年人”
3、靠儿女
“养儿防老”,子女赡养老人,是常见一种养老模式。这种依托在血缘关系上的养老,本质就是将子女(或亲属)的购买力向父母进行了转移。简单而言就是“亲属养活了老年人”。
4、靠自己
个人在青年时进行养老存款,购买养老保险,实现生命周期中的购买力转移。举例来说,在青年时,购买养老保险,进行理财投资,在退休后获得稳定现金流来维持生活。简而言之,就是“青年自己养活老年自己”。
养老我做主,参加多层次的养老制度
退休者人数不断增加,在职人数不断减少,供养比例不断提高,养老资金的来源日益紧张,基础养老金的替代率不断下降。依靠政府的养老保障体系,已经难以实现高质量的养老目标。
同时,依靠子女养老也变得更艰难。在老龄化、少子化及长寿化的发展趋下,生育率持续下滑,子女抚养的压力正在不断提升。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和生育率是1.3,低于国际社会通常认为1.5的警戒线。
因此,在依靠国家与子女养老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把“雇用自己单位”与“年轻时的自己”作为未来的养老的保障之一,进而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体系,为自己的退休生活提供更多的能量和更好的服务。
不管是企业年金,或是个人退休金体系,其支付与开支的“时间差”都有十多年。这十多年的“时间差”就是退休金的蓄积期。在蓄积期间,可以进行储蓄资产的投资配置,从而提升自身的养老保障。
总之,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是必然趋势,但万变不离其宗,关键在于解决养老资金从何处“转移”来,以及在风险控制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养老金“钱生钱”的能力。
(数据及图表来源:易方达投资者教育基地)
关键词: 个人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