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光伏逆变器企业阳光电源(300274.SZ)同步公开披露了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度财报表现。据公告数据,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约241.37亿元,同比增加25.15%;实现净利润15.83亿元,同比减少19.01%。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5.68亿元,同比增长36.48%;实现净利润4.11亿元,同比增长6.26%;基本每股收益0.28元。
第一财经记者拆分去年各个季度业绩后发现,去年全年净利降两成主要是因为四季度的业绩表现欠佳。
年报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3.87亿元、3.7亿元和7.5亿元,但四季度净利为0.78亿元,环比下降约九成,同比下降近九成,扣非后净利为亏损1.2亿元。
“2021年业绩低于预期,下滑的核心原因是电站业务出现了几个问题,整体加起来减掉了大概10个亿业绩。”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一个是疫情导致越南项目在10月没有并网,执行了新电价导致计提,另外缅甸项目因为政变而取消,产生了一些费用,第三是海外储能业务因为疫情受到影响,接受了罚款,导致增收不增利。”
曹仁贤进一步表示:“总结下来说,2021年步子迈的有点大,对芯片和疫情的估计也有不足,内部管理也不够精细,有个把亿的汇兑损失,人员、研发增长导致费用水平也有提升。”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年报发现,阳光电源2021年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4.03%至11.61亿元;研发人数同比增长49.89%至2734人,主要系公司成立了南京研发中心。
“今年一季度没做到位的还是因为缺货导致的订单延迟,美国光伏和欧洲储能都有些延迟,这些订单都还在,3月没确认的预计在4-5月完成。” 曹仁贤称,我们全年的目标不变,有信心打一个翻身仗。
作为国内光伏逆变器龙头企业之一的阳光电源成立于1997年,是国内最早从事逆变器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公司的营收主要来源于光伏和储能行业,主要产品有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及储能系统等。作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逆变器涵盖3kW~8800kW的功率范围,包含户用逆变器、中功率组串逆变器以及大型集中逆变器等。
2021年,公司逆变器实现全球发货量47GW,其中国内占18GW,海外占29GW,出货量全球的市占率超过30%。截至去年年底,公司逆变设备的全球累计装机量突破224GW。
眼下国内逆变器市场“内卷”现象趋严,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企业间竞争加剧,大有“强者越来越强”的现象。
据调研机构Wood Mackenzie和HIS Markit数据,全球范围来看,2012年至今光伏逆变器行业业务规模前三名的总量从33%提升至49%。国内市场方面,两大龙头企业——华为和阳光能源市场合计份额在过去五年间从30%提升至42%,而后三名合计份额仅从10%提升至14%。
业内认为,逆变器行业整体资产较轻,各家企业间的技术壁垒并不高,核心竞争力还是体现在价格、品牌和渠道之上。
就逆变器行业中长期的竞争格局,曹仁贤认为:“在器件不缺之后,逆变器市场的竞争可能是非常残酷的,我们经历了五波这样的竞争,也会扛过接下来的竞争。我们希望每年能有1-2个百分点的市占率提升,我们的产品性能要提升,成本也要控制。”
财报披露后,由于公司的盈利表现不及预期,金融机构先后下调盈利预测及目标价。
中金公司和花旗银行等券商已于4月20日下调了对阳光能源的目标价格预测。下调预测的理由主要包括,公司2021年和今年一季度业绩表现低于预期、供应链成本上涨对盈利能力产生影响、更高的组件成本等。中金方面宣布调降目标价45%至105元,花旗银行则下调目标价23%至123元。
二级市场表现方面,阳光能源股价自2021年10月以来震荡下行,近6个月跌幅达44%。截至第一财经记者发稿,阳光电源跌停,股价报72.0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