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过年了,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春节,纯朴而温馨,喜庆而祥和。尽管各地过年有不同趣味的习俗,但主题只有一个,辞旧迎新,恭贺新春,阖家团圆,和谐安康,汇成了民间岁时风俗文化中的亮丽景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早南京乡下过年有很多风土民情的年俗,相沿成习的“五贴仪式”,就是其中最隆重最有趣的传统年节文化。
(资料图片)
门扇贴门对子
门楣贴天笺横批墙上贴年画房里屋外贴福字窗子上贴窗花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年三十吃年夜饭前家家户户都要贴门对子(对联),门对子是贴在门上的吉言吉语,有九言联、七言联、五言联,句句庆贺新春,条条对偶耀眼。门对子是写给春天的诗,唱给岁月的歌,大多是描绘时代背景,歌颂社会发展,抒发美好情感。更多的是对春天的赞美,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对人寿年丰的企盼,对美好前程的祈福。也有些人家为驱邪纳吉,除在门上贴对子外,还在不同的器物和地方贴春条,例如在粮仓上贴“五谷丰登”;在猪圈和鸡窝上贴“六畜兴旺”;灶头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等红纸条。墨黑纸红,对仗工整,措辞严谨,韵律协调,主题鲜明,富有诗情的门对子,不仅是民间欢度春节的一种高雅表达方式,而且是烘染年味的一个重要文化载体,更是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最美好的夙愿。
门楣贴天笺横批
为图吉兆,福满门庭,门对子贴好后,再在门楣上贴天笺(也叫红钱、过门笺),其与门对子相互衬托,增加过年的喜庆气氛。天笺是一种手工镂空成各种花纹的长方形装饰刻纸,长约35厘米,宽约15厘米,镌有图案和花边,下呈穗状,中间镂刻有春、福、禧、龙、凤、梅等字,是一种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天笺色彩是明艳的,内容是喜庆的,一般正屋大门门楣贴七张,后门门楣贴五张,房门门楣贴三张,窗框上贴一张。天笺贴好后,再贴一条横批,横批上书有“欢度春节”、“万事如意”、“四季平安”、“花好月圆”、“龙凤呈祥”、“吉星高照”、“福满人间”、“人寿年丰”、“家和万事兴”等吉祥语。一张张镶着金边,镀着金粉,刻着文字,贴在门楣上的红色天笺,随风飘拂,别有一番年节喜庆风情。
墙上贴年画
年画是过年一道亮丽的风景,家家户户上街置办年货时,总要买几张年画贴在居室的墙上,以示辞旧迎新。早年年画有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名著故事、山水花鸟、春兰秋菊、松鹤延年、迎客劲松、麒麟送子、戏剧舞蹈、电影剧照等。随着时代的变迁,年画的题材越来越广,画面主要反映人们的心愿和生活情趣,如“迎春接福”、“招财进宝”、“金童玉女”、“鱼跳龙门”、“喜鹊登枝”、“丹凤朝阳”、“年年有余”等图文并茂年画。掸尘后将浓墨重彩、五彩缤纷年画贴上墙,简陋的屋子顿时焕然一新,年的味道也从飘散着油墨香的年画漫溢出来。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画以传颂革命精神、崇尚真善美、弘扬正能量为主,伟人风采、明星肖像、工农兵英雄人物形象、革命样板戏剧照成为最为时尚的年画。改革开放以后,挂挂历、中国结、红灯笼代替了贴年画。
房里屋外贴福字
过年张贴“福”字,是人们喜爱的又一习俗。造型各异的“福”字,有正方的、长方的、圆的、椭圆的;有笔写的、有剪纸的;有字里面套着梅、兰、竹、菊等图案。那昝子(那时),不少人家为接福迎春不仅房间里贴福字,室外大门两边的墙上、照壁上也贴上大红“福”字。有些人家为讨口彩图吉利,故意把“福”字倒贴在墙、灶、缸、床、柜等处,借喻“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以求对福运、福气、福分的向往和企盼。
窗子上贴窗花
窗花是一种色彩斑斓艺术造型的剪纸,大多数人家大年三十才把窗花贴到窗户上,每个窗户上贴的都是左右对称的或梅花、或松柏、或牡丹、或龙凤、或喜鹊、或生肖等文字图案。尽管那个年代农村贫穷,但无论青砖瓦房还是乱石砌成的草屋,每家都要在窗户上贴窗花。窗花色彩是明艳的,内容是吉庆的,只要窗子上贴上窗花,立时就会喜气盈门,再陈旧的房子也会点燃起盎然春意,不仅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期望,而且也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老早乡下过年将里里外外装点一新的“五贴仪式”,只是那个时代留下的独特文化标记,而今除了贴门对子、贴“福”字遗传下来,其他的“贴”已渐行渐远,只能化作悠悠乡情了。虽然随着岁月的逝去,乡下过年极具仪式感的“五贴”,至今我仍然怀念着,成了心灵深处的美好记忆,因为那是一种历史记载,一种文化传承,一种乡土气息,一种浓郁的扯不断的情愫,淡而不忘,回味无穷。陈家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