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年以来,港股市场持续反弹,恒生指数接连突破20000点、21000点整数关口。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9日收盘,恒生指数报收21388.34点,连续四个交易日收于年线之上,年内涨幅已经扩至8.12%。
实际上,早在2022年11月起,沉寂已久的港股就已经开始进入强反弹状态。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9日,恒生指数较2022年10月底上涨超过6700点,区间涨幅超过四成。受益于港股市场的行情反哺,含“港”量高的基金产品净值涨幅明显,甚至呈现“霸屏”状态。
Wind数据显示,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月6日,在区间涨幅前十的基金产品中,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均在60%以上,且区间平均涨幅为60%。有公募投研人士对记者表示,随着过去两年掣肘港股走势的因素陆续改善,市场应该对港股更加乐观,把握盈利修复的港股行情,积极布局优质核心资产。
(资料图)
含“港”量高的基金涨幅亮眼
2022年11月以来,港股市场开启大幅反弹行情。数据显示,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月9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45.63%、60.23%。受行情带动影响,投资于港股相关领域的基金产品净值也快速上涨,阶段性涨幅居前。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6日,今年以来涨幅超过10%的共有7只基金产品(仅计算初始基金,不含联接产品,下同),从2022年三季报数据可以看到,上述7只产品的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均在60%至92%,含“港”量相对较高。
在上述产品中,包含了两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其中,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年内涨幅达11.38%,在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华泰柏瑞港股通时代机遇A,今年以来回报达10.76%,二者的含“港”量均超过85%。
拉长时间来看,自2022年11月底以来累计净值增长率超过50%的基金产品共有13只,其中前12只产品的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均超过60%,而排名第13的光大保德信品质生活A的含“港”量同样不低,达42.72%。
具体而言,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自2022年11月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64.78%,排名居首;广发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30ETF、嘉实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30ETF、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的同期涨幅均超60%。
在指数基金方面,这一情况更加明显。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6日,在已有数据的76只纯港股股票指数基金产品(仅计算初始基金且不包括联接基金产品,下同)自2022年11月以来的平均涨幅达36.34%,涨幅超过40%的产品有21只之多。
在涨幅前十的产品中,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华宝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涨幅居前三,区间回报分别为60.34%、56.47%、55.87%;而后七名均被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产品霸屏,区间涨幅均超48%。
与此同时,从资金面可以看到,南向资金一直在抢筹港股。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9日,南向资金今年以来已流入88.52亿元,其中,沪市港股通为48.33亿元,深市港股通为40.19亿元。
按照月为单位计算,南向资金已经连续14个月净流入港股市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近两个交易日,南向资金有小幅流出,1月6日和1月9日分别流出11.83亿元、10.73亿元。
与此同时,记者从ETF产品的份额变动数据中发现,有部分资金在获得阶段性盈利后选择离场,多只产品的基金份额“越涨越卖”。据第一财经统计,截至1月6日,在上述纯港股股票指数基金产品中,自2022年11月以来份额减少了96亿份。
港股为何反攻?机会在哪?
对于港股自2022年11月迎来的大反攻,招商港股通核心精选基金经理王超对记者表示,港股本轮行情更像是估值修复式的跌深反弹。“短期来看,在各种利好因素频出的共振下,港股反弹斜率最快的阶段已经出现。而市场行情能否延续,甚至能否实现反转更多需要依赖经济修复情况。”他称。
谈及港股的估值情况,“整体而言,尽管港股近期大幅反弹,估值修复明显,但是在历史可比区间中仍处于下沿区间,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在王超看来,港股相对A股长期低估值的核心在于市场流动性的不佳。
“美元流动性和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导致2022年港股下挫的主要原因,而在2023年,这两者均有望出现改善。”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李耀柱同样对2023年港股市场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中国经济复苏,二是美元流动性改善。
站在当前时点,平安基金养老投资总监高莺直言,港股方面,底部大概率已经探明。在她看来,“基于港股跌幅巨大、公司回购数量创新高、内资持续买入、已经发布2022年三季度财报的互联网公司ROE环比普遍明显改善、美国加息放缓、疫情政策、游戏版号等政策的友好等因素,我们认为港股将大概率处在反转的路径上”。
落地具体的行业机会,王超表示,目前,港股底部修复的逻辑已经开始演绎,具有较好的长期配置机会,他主要会关注包括先进制造,如汽车零部件、细分汽车电子赛道等,受益于内循环以及乡村振兴的消费板块,此外还有信创、数字经济及互联网转型等在内的机会。
而李耀柱则表示会主要聚焦两条主线,一是,高景气的成长板块,如互联网、电信运营商、创新药、新能源等;二是,盈利和估值修复板块,如低估值的优质国企、受益后疫情时代的出行板块,如出行、酒店、连锁服务等。
不过,王超也提醒道,港股与A股市场不同,港股是一个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因此在这个市场里获取收益的难度会更大,需要超额认知和比较优势。其次,港股市场的波动比较大,整体流动性较弱,对于选股能力、风控能力以及流动性管理能力的要求会更高,因此,建议普通投资者利用公募基金参与和把握港股市场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