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投融资发展“风起正当时”,气候类指数应运而生全力布局碳中和。
12月23日,由中证指数与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共同研究开发的中证金司南气候友好主题指数(指数代码:932074)正式公告发布。该指数首次全面纳入“减缓”“适应”两大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领域上市公司证券,旨在更好地发挥投融资对气候和环境的正向引领效应,并为投资者充分分享碳中和背景下的气候投资红利。
这也将是国内第一支以“气候友好”命名的绿色主题指数。业内认为,全球气候治理共识和国家双碳战略政策背景下,百万亿资金将投向应对气候变化各类投融资活动,对气候变化目标做出系统性响应并积极开展各类低碳活动的气候友好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具备较好的长期投资价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首度纳入适应类活动 全面把握气候投资机遇
2022年,气候投融资发展“元年”。
政策层面,一系列气候投融资法规文件陆续出台。今年8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公布首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探索引导和鼓励更多民间资金支持地方实现“双碳”目标任务和高质量发展之路,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进入全面落地阶段。
市场层面,双碳目标同步助推各类气候指数涌现。去年11月,中证指数发布了碳中和60指数;今年1月,兼顾深度低碳和高碳减排企业的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SEEE碳中和)指数在沪举办发布仪式;今年 3 月,首条以降低碳排放强度为目标的气候类指数——沪深 300 碳中和指数宣告诞生。
“不过,现有气候类指数大都聚焦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个别减排行业,但气候投融资不仅需要支持‘减缓’类项目与企业,也需对‘适应’类活动给予关注。” 金司南气候友好指数编制负责人、绿色金融60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张俊杰表示。
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两大途径。根据国际普遍共识,减缓气候变化主要包括减排、固碳等手段,适应气候变化则是通过模式调整来适应温室效应的不利影响。
全球气候适应委员会2019年一项研究结论显示,到2030年,全球需要在水资源管理、旱地农业、基础设施等适应气候变化领域投资约1.8万亿美元,预计产生7.1万亿美元的投资收益——回报将是投入的近四倍,长期效益比减排项目更为明显。
有鉴于此,金司南气候友好指数首次将“减缓”“适应”类经济活动全部纳入。
具体到编制方法上,该指数针对以上两大应对气候变化途径与行业进行全面映射,并以A股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空间,通过ESG、绿色营收、市值流动性等多指标综合筛选,最终纳入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生态修复等100家上市公司。其中,减碳类和增汇类(均属减缓类)样本股分别为85只和5只,适应类样本股为10只。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筛选理念对市场起到一个正向引导作用,帮助投资者更为全面地识别并把握气候变化带来的投资机遇。”张俊杰说。
专注定位“气候友好” 捕捉市场长期投资价值
虽然编制方法各异,各类气候指数在资本市场均有着不俗表现。
国际上,标普道琼斯、欧洲斯托克、明晟MSCI推出的气候系列指数收益普遍优于被广泛认为衡量美国大盘股市场的最好指标——标普500指数。在国内,碳中和 60 指数、SEEE 碳中和指数、沪深 300 碳中和指数在近三年、近五年的年化收益也明显高于沪深 300 指数相应数值。
时代机遇提供了巨大助力:据国家气候变化战略中心测算,到2060年实现双碳目标,中国需新增减排投资约139万亿元人民币,年均约3.48万亿元人民币。
面对这一百万亿级黄金赛道,“碳中和”也成为资本市场的热捧主题,相关上市公司市值超10万亿,投资机会既覆盖光伏、新能源汽车、氢能等低碳发展领域,也涉及火电、钢铁、建材等多个高碳转型领域。毫无疑问,多层次产业链下的投资机会已然开启。
不过,金司南气候友好指数选择将火电、钢铁等高碳排企业完全剔除。
“转型企业主要承担的是过渡角色,未来这些行业很可能变成搁浅资产,对投资组合的长期性有较大影响。”张俊杰称,“气候投资周期普遍较长,我们的思路是致力于长期投资价值、并为市场遴选出真正提供气候解决方案的气候友好型公司。”
从指数样本可见,目前被纳入指数的上市公司证券既包括隆基绿能、长江电力(600900)、宁德时代(300750)等低碳产业链龙头,也包括当前未被市场充分挖掘但主营业务致力于研发气候解决方案的公司。分析师认为,这类公司尽管目前受关注度不是很高,但在应对气候变化层面同样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指数覆盖行业也非常广泛,涉及行业数量有20个之多。其中减碳类行业共计16个,包括光伏设备、电池部件及材料、风电设备、固废处理、水电等;增汇类行业2个,包括园林工程、生态修复;适应类行业2个,包括污水处理、水务领域。前十大权重股票合计41.7%,单一股票权重上限不超过5%,投资风险进一步分散。
经初步测算,指数近两年收益表现明显优于同类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其中2021年年度收益达26.1%,竞争力明显。
助力引导资金投向 服务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市场当下的关注点仍主要侧重于新能源领域。
中指研究院报告数据指出,受益于政策刺激与市场需求,新能源上市公司股价近年来出现爆发式上涨,2019~2021年,新能源上市公司市值均值从130.94亿元上涨至334.29亿元。新能源上市公司总资产也水涨船高,2021年,该板块上市公司总资产均值达到258.10亿元,同比增长14%。
市场偏好在金司南气候友好主题指数上也得到印证。
指数样本行业分布显示,纳入指数的企业数量由多到少排名前三的行业依次为光伏设备、电池部件及材料、风电设备行业,充分反映市场对新能源的青睐。其中,光伏设备在100只样本股中占有24只,电池部件及材料14只,风电设备8只。
“但新能源只是低碳的一个分支。考虑到应对气候变化方式的完整性,新增的气候投融资应该向各类可能的低碳方向流入。”金司南气候友好指数联合编制人、上海联泰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彬彬说,“作为一支泛行业指数,我们将持续对所有行业进行气候筛选,助力引导资金支持更多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业内认为,绿色指数作为绿色金融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社会信息与资金流向、推进可持续投资实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金司南气候友好指数的发布不仅丰富了绿色股票指数体系和投资标的,也将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推动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经济绿色转型升级。
据了解,以该指数为跟踪基准的相关基金产品设计与发行正在紧张筹备中,围绕指数开展的气候投融资交流活动也将在2023年全面启动。
“未来,研究院将研发、创新更多绿色金融领域可投资指数,并通过指数成果协助建立资金资本与绿色产业的有效链接,推动一级、二级市场长期协同发展。” 绿色金融60人论坛秘书长、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廖双辉表示,“深化产学研互通互融是我们的建设目标,期待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能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价值。”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