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产业政策持续发力、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技术研发持续突破、新生力量不断加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一大亮点。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7万辆和386万辆,同比增长1.2倍和1.1倍;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比重达到22.9%;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
今日,新能源科技企业——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创新航」或「公司」,股份代码:3931.HK)公布香港上市计划,将于9月23日启动招股,预计将于10月6日于港交所上市。
(资料图片)
不断提升技术实力 通过创新优化成本结构
中创新航技术能力的不断进步以及生产制造工艺的持续提升是成本下降的主要动因。中创新航首创的高电压技术成为了在对各项金属元素使用更加友好的情况下,提升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
具体来看,公司的中镍高电压电池,在可以达到很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对资源的利用率更高,并且安全性更好。公司的技术能力和制造工艺的进步,不仅可以大幅提升生产制造效率,还可以大幅提高公司对核心材料的使用效率。
聚焦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 有效缓解企业成本压力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热度居高不下情况下,动力电池亦更获业内关注。2021年下半年开始,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大幅上升,于2022年年初站上30万元/吨之后开启跳涨模式,2月中旬冲上40万元/吨,并在3月初突破50万元/吨大关,进一步较年初上涨近7成。此次以碳酸锂为代表的锂电产业原材料价格的「失控」属于行业供需不平衡带来的异常波动。
3月26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将适度加快国内资源开发进度,坚决打击囤积居奇、投机炒作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化协作,共赢发展,推动关键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随着产业链对锂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开发速度不断提升,迭加新技术的产业化突破,锂资源中期供应紧张局面有望得到扭转,价格有望回落,电池企业的原材料价格预计将稳中有进,成本压力得以缓解。
成本控制能力较强 规模效应逐步体现
在原材料成本提升的大环境下,拥有较强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中创新航便是如此。招股书披露,中创新航的销售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劳工成本及制造费用。控制成本方面,中创新航每Wh的制造费用由2020年的人民币0.10元/Wh下降至2021年的人民币0.07元/Wh;每Wh的直接劳工成本由2020年的人民币0.03元/Wh下降至2021年的人民币0.02元/Wh。
公开资料显示,中创新航后续产能会持续迅速提升,中创新航2022年的有效产能预计可达35GWH,2023年预计可达90GWH,随着公司产能的迅速释放,规模效应会逐步体现,公司产品的单位成本有望持续降低。
与此同时,中创新航亦展现了提前预测市场走势的前瞻性洞察力,防风险能力较强。今年落地对下游客户的价格联动机制,更提前加大了对上游资源的布局。得益于此,2022年一季度,中创新航毛利率逆势攀升,在利润水平的修复上表现可圈可点,将进一步巩固自身业内头部企业地位。
如今,动力电池行业正快速进入加速发展时代,面对这样一个增量市场,未来必定属于那些既洞悉产业发展趋势,同时又具备风险防范能力的企业。成功在港上市后,中创新航将在保持技术实力和产品力全面领先的前提下,持续做到有效的经营管理,保障公司合理的利润水平,通过先进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上下游建立的共创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等方面,维护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