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智通财经APP获悉,9月9日,横店东磁(002056)(002056.SZ)在投资者线上交流会上表示,在光伏产业上,公司Q1和Q2的组件出货量均为1.1GW左右,盈利方面Q1单瓦盈利在1毛左右,Q2单瓦盈利在1.2毛左右。若市场拓展顺利的情况下,公司计划全年组件出货5GW、电池对外出货3-4GW,后续随着组件出货量的增加,电池外销的量会逐渐减少。近十年,公司均以自有资金的积累助于内生性的增长,随着近几年公司资本支出的增加,今年上半年的资产负债率约56%。后续,公司会在控制适度资产负债率的情况下,结合公司的产能扩张计划,会以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相结合的方式来进一步扩张产业。
公司公布,2022年H1公司光伏产业收入58.6亿元,占公司收入比重已超60%。近两年,公司内部的管理架构和资源配置都在往更适合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方向去布局,也储备了比较多管理类、技术类、供应链管理、市场拓展相关人才。后续公司仍将在产品、产能和市场拓展方面持续发力。
产品布局方面,公司将继续坚持走差异化产品发展方向,保持黑组件品牌的领导者地位,并做好白组件产品;产能布局方面,到2022年底公司将达9GW电池、7GW组件的PERC产能,预计明年会增加TOPCon、P-IBC等新产能的释放,从规模经济效应看TOPCon的单体工厂可能会在5GW左右,P-IBC因尚需进一步投入研发以及和材料商、设备商的进一步合作,规模会更小一些,具体的投资规模、金额和进度请关注公司后续公告;市场布局方面,目前的市场结构以欧洲为主,占比超80%,另外以日韩为代表的东南亚市场在5%左右,国内市场在5-6%,剩余部分是销向澳洲、拉美及非洲等地,后续随着公司光伏产业的规模加大,公司会加大多市场开发力度,以上区域的出货量会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海外市场方面,公司表示,上半年由于逆变器IGBT的供需缺口以及安装工人的紧缺,欧洲市场会有一定库存,但公司对于周转率的管控严格,在欧洲的库存较少,属于合理的周转量。从目前经营情况看,逆变器的供应缺口有得到缓解,安装工人的人员短缺问题也有得到缓解,公司欧洲出货量环比有所增长,Q1、Q2均为1.1GW左右的出货量,预计Q3环比增长10%~20%,Q4环比Q3仍将保持较好的增长。另外,投资者们近期都比较关注欧洲电力市场干预草案的相关事宜,横店东磁方面对此认为,欧洲限制非边际机组限价若按200欧元/MWh上限结算,仍可让可再生能源保持较好的经济性而不影响投资的积极性,故公司仍然看好欧洲的光伏市场。
关于磁材业务,公司认为,当前磁性材料产业属于比较成熟的产业,但因有电就需要有磁,故它的应用地位又是不可或缺的。整体来讲,公司希望保持高于行业平均增长水平。现阶段磁性材料的整体市场空间在300多亿,其中100多亿是软磁铁氧体,200多亿是永磁铁氧体。
据公司透露,目前,公司永磁铁氧体产量约占全国18%,软磁铁氧体产量约占全国10%。磁性材料的成长空间主要取决于下游的需求。首先,公司永磁铁氧体主要下游:微波炉,目前公司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扬声器,公司目前主做中高端;电机,包括家电(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等)和汽车里的雨刮、摇窗、座椅、空调调节等电机。汽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越高,对于公司材料的使用率就越高。其次,软磁铁氧体主要与通讯类相关,比如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OBC、DC/DC转换、EMC、充电桩、无线充电等)、光伏产业中的逆变器、5G基站等,使得软磁材料的应用领域在不断的拓宽,相对增速也会高一些。最后,公司计划2022年底达到22万吨铁氧体预烧料、16.5万吨永磁、5万吨软磁及2.5万吨塑磁的产能规模,后续还会根据市场的拓展情况,稳步增加产能。
以软磁为例,公司软磁产业相对于同行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材料体系最齐全,比如锰锌铁氧体、高导铁氧体、镍锌铁氧体、金属磁粉芯、纳米晶以及复合软磁等,国内没有其它企业可以做到如此齐全的品类;其二,客户优势,软磁产品基本以美国、台湾以及国内头部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对公司的认可度极高,未来的新材料体系的研发很多都会通过定点委托东磁或与东磁合作开发进行,这些都有利于公司主动介入未来新的磁性材料应用市场;其三,规模和生产优势,公司今年年底预计会达到5万吨的生产能力,同时工厂的自动化、精益化生产管理也是走在行业的前端。
对于硅料价格的变动,公司称,去年11月到12月硅料的价格有过短暂的略微下降,但之后又开始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近期维持在305~310元左右的价格,供应端硅料环节的有效供应量的增幅缓慢,主要是受产线检修复工进程、四川停电限产等方面的影响,导致供应端的产能不能得到有效的释放。从需求端来看,供应量难以满足企业生产所需用量,导致价格相对较高。从中长期来看,随着硅料新增产能的不断释放,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硅料的供需会阶段性相对平衡。明年二季度后,随着供需关系的宽松,价格预期会有所下行。公司会适度根据市场结构向下传导,除了价格适度传导外,公司内部也会通过非硅成本的管控、生产效率的提升来维持公司相对稳定的盈利状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