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9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在线上举办“2022高金财富管理行业峰会”,并发布新一期《中国居民投资理财行为调研报告》(下称《报告》)。
2022年《报告》发现,在居民的财务健康度方面,居民有家庭备用金的比例从去年的72%增至73%,风险管理意识稳中有升。银行存款类、公募基金和债券是2022年居民投资比例最高的三项资产。其中债券类资产配置比例为21%,相较于上一年的15%有6个百分点的上升,取代股票成为2022年居民配置最多的三类资产之一。公募基金配置仍居于居民配置品类的第二位,但比例大幅下降。
《报告》发现,在居民的投资理财行为方面,相较于上一年度,中国居民的长期投资意识有所提升。一年以内持有意愿的用户比例明显下降,从去年的72%到今年的65%。同时,居民对投资收益的期望普遍下降。去年对于投资的年化期望收益在5%以内(包括“不亏就好”)的受访用户占比为37%,今年增加6%,为43%。这一方面说明人们的收益期望逐渐回归理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对市场预期的不乐观。
在长期投资行为方面,《报告》显示,相较于上一年度,中国居民的长期投资意识有所提升。首先,2022年理财产品的持有时间上升。去年,72%的受访用户愿意持有理财产品的时间在一年以内,其中27%的用户不愿意持有理财产品超过三个月。今年,一年以内持有意愿的用户比例下降为65%,不愿意持有超过三个月的降至25%。说明虽然中国居民投资理财中存在机会型投资风格,但长期投资的意识正在逐步提升。
其次,居民对理财产品亏损时间的容忍上升。以股票型基金为例,能接受1年以上亏损的用户比例由去年的14%增至23%。对亏损时长的容忍增加,说明人们可以更理性地看待市场的波动。
第三,居民对理财产品的选择回归理性。调查显示,投资者对明星基金经理的关注程度显著下降,关注比例由去年的24%下降至14%。投资者对基金历史收益的关注也有所下降,由56%降至53%。投资者对渠道推荐、封闭期长短和费率的关注度有所提升,或与去年市场波动情况有关,投资者对专业投顾、流动性和购买成本更加敏感。
最后,追涨杀跌现象有所减少,非理性决策降温。数据显示当面临损失超过20%时,40%的受访用户可能会改变投资计划,相较于去年有所下降;当收益超过20%时,近34%的受访用户选择增持,相较于去年超过50%的数据有大幅下降。追涨杀跌现象在中国居民投资理财中是客观存在的,但今年有所降低。
实现长期投资和提升居民的投资理财体验,专业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投资理财的专业化除了居民自身的金融素养提升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居民获得专业服务,例如以居民利益为考量的买方投顾业务。
《报告》显示,有28%的受访者会因为投顾服务而增加长期投资意愿,同时仍有半数受访者不了解基金投顾服务。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尚处于专业投顾的初级阶段,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关键词: 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