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7日至29日,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在四川德阳召开,这是德阳为数不多的世界级论坛。
在会议的“可再生能源+储能”创新应用与示范推广分论坛和清洁能源发电装备发展新趋势论坛中,国内外顶尖能源专家进行了交流。这也是一场国内外科学院士、国企专家、民企专家和外企专家互相交流的盛会。
“可再生能源+储能”的探索
8月27日下午,“可再生能源+储能”创新应用与示范推广论坛是本次大会的一个热门分论坛,在论坛上,与会嘉宾探讨了在双碳目标之下,可再生能源及储能方面的研究与趋势,以及未来如何更好发展“可再生能源+储能”模式。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西南石油大学碳中和首席科学家、天府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雷宪章在其主题为“电氢耦合协调,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的演讲中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雷宪章认为电氢耦合协调是实现双碳目标(即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雷宪章表示,当前我们面临两个挑战:一是2030年风、光发电装机总容量至少将达到12亿千瓦(行业估计将达到15亿至20亿千瓦),至少是现有装机容量的三倍,电网是否是消纳光电能的唯一路径?二是大规模新能源条件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必须要保证电网高比例清洁电力条件下的全时域的功率平衡和动态稳定是电网实现先立后破的前提。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胡泊在演讲中表示,由于中国双碳目标时间短、任务重,而且要兼顾经济发展和低碳目标,大大增加了能源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将承受巨大的压力;电力系统在主动达峰同时,还需要统筹发展与减排;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愈发困难;电力行业还承担着减少碳排放的收尾重任。
胡泊用多个行业案例,来说明我国新型储能行业整体处于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的过渡阶段,在技术装备研发、示范项目建设、商业模式探索、政策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但是,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云看来,大规模储能应用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标志。新型电力系统是按照安全、绿色、高效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形成源网荷储协同发展、融合互动的电力系统,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与源、网、荷各环节深度融合。
在论坛上,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宇介绍了二氧化碳储能的系统原理,二氧化碳储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容量大、储能时间长、安全可靠、项目建设不依赖地质条件、建设周期短的特点。目前电-电转换效率60%至75%。
方宇展示了东汽厂区已经建成的全球首个二氧化碳+飞轮储能示范项目,通过具备调频调峰能力的储电站来平滑电网波动,解决间歇性问题实现电网安全运行,打造综合能源站的全新概念。
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智能电力专委会会长应光伟在演讲中,介绍了当前新型储能发展现状:截至2021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209.4GW,中国累计投运装机规模46.1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22%,新型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5729.7MW,其中锂电池装机规模最大,占比约90%;中国多项储能技术路线在走向百兆瓦的应用之路,包括首个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并网调试运行,百兆瓦液流电池项目在建。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公司科技创新部部长张帆在他的演讲提出,目前储能应用有四大困局。
一是价值体现困局。储能作为能源中间商,多元价值难以体现,商业模式未完全形成。
二是经济性困局。储能经济性短期仍难以满足大规模大范围推广的要求。
三是技术、工程困局。储能系统性能(效率、衰减)差别大、检测范围力度重视程度低、责任界面不清等问题。
四是安全隐患困局。储能安全隐患犹存,标准化建设还需完善。
清洁能源发电装备新趋势
在这场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上,清洁能源发电装备是备受关注的。“清洁能源发电装备发展新趋势”论坛于8月28日上午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以远程视频方式做了演讲,刘吉臻表示,中国能源转型的总体思路是: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多种能源综合化。
化石能源清洁化是指发展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降低化石能源消费量和占比;清洁能源规模化是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先进核能技术,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多种能源综合化是指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突破电网、储能、氢能等综合能源技术。
西门子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诺曼则表示,为了实现双碳目标,中国需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诺曼着重讲了氢能,他说氢气不会产生碳排放,但其具有独特物理特性,需要敏捷设计和测试。同时展示了由西门子能源提供设备,国电投荆门高新区天然气多联供能项目。
2021年12月26日,国家电投荆门绿动电厂在运燃机,成功实现15%掺氢燃烧改造商业运行,机组具备了天然气和天然气掺氢两种运行模式的兼容能力。这是全球范围内首个在天然气商业机组中进行掺氢燃烧的联合循环、热电联供示范项目。该项目分为两期:一期2021年12月底开展15%掺氢燃烧;二期2022年底开展30%掺氢燃烧,届时机组将具备0%至30%掺氢运行条件下自由切换的灵活性。
诺曼表示,对于不需要立即进行掺氢运行的新联合循环发电厂,我们正在优化配置,将未来氢气改造考虑在内(“氢就绪电厂”)。
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秦海岩则重点介绍了风电装备在新能源中的应用。
秦海岩表示,中国风电装机规模从1992年的6MW到2021年已经发展为3.4亿千瓦,技术掌握也从技术引进、联合开发,到自主研发、全球领先。中国风电装机已经连续10年全球排名第一。
中国风电技术不断进步,单机容量、叶轮直径、轮毂高度不断增大,目前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最高达到170米,陆上风轮直径最大已经超过190米,海上最大超过240米,风电机组不断大型化。技术上,中国的风电机组可以满足沙漠、海洋、低温、高海拔、低风速、台风等各种环境气候区域开发需求。在全球TOP15风电整机制造商中,中国有10家,装机占比53.5%。
秦海岩表示,2025年清洁能源装机将成为主导能源,风电装机将突破5.4亿千瓦,到2030年风电突破8亿千瓦,2060年风电达到25亿千瓦。三大市场将获得二次腾飞,它们是海上风电市场、中东南部市场、“三北”市场。
“到了2050年,全球风电成本将下降37%至49%。”秦海岩预测。
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经理臧鹏飞介绍了建筑部门脱碳,他表示,建筑行业终端能源消费占比由化石燃料逐步转化为电气化,这需要绿色电力及电气化的广泛布局与应用。晶科能源中标了迪拜水电局新总部大楼5MW BIPV光伏组件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高度最高的单体BIPV系统大楼。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权伟则重点介绍了抽水蓄能的产业情况,他介绍,根据发改委《“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030年风光新能源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抽水蓄能已经迎来爆发式增长,中长期发展规划为:重点实施项目4.21千瓦,储备项目3.05亿千瓦。到2035年,抽水蓄能电站投产总规模将达到3亿千瓦。
以水风光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正逐步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主流模式。
此次2022年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是在整个四川遭遇历史罕见的极端高温导致全省有序用电背景下召开的,科学家院士和企业专家们关于未来能源发展、能源装备趋势的热烈探讨,对未来四川省再次遇到高温用电问题,或许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