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迅 上海报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扩张几乎是光伏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的“必修课”,上机数控(603185)(603185.SH)更是将这种“从上到下”的扩产演绎到了极致。
8月29日晚,上机数控发布2022年半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14.56亿元,同比增加219.35%;归母净利润约15.76亿元,同比增加85.52%;“扣非”归母净利润约13.23亿元,同比增长65.57%。
今年以来,上机数控对光伏产业链进行一体化布局,除去组件环节,该公司布局范围包括“从工业硅、硅料,到硅片,再到电池片”,这种大规模的扩张或是因为上机数控不想再“受制于人”。
预付款大增近六成力保供应
在2022年之前,上机数控在光伏产业布局上仅有单晶硅业务,产能大约在30GW。
但是由于光伏下游的装机需求持续增长,使得原材料供不应求,硅料价格一路上涨,作为硅片企业的上机数控难免“受制于人”,这从预付账款就可以一窥端倪。
上机数控2022年半年报显示,公司预付账款达到13.03亿元,较2021年末增加了4.87亿元,增幅达到59.58%。预付款前五名中有4家是硅料企业,分别是大全能源(688303.SH)、上海东方希望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隶属于东方希望集团)、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隶属于协鑫集团)和新特能源(01799.HK)。
其中,预付给大全能源的金额最多,达到7.85亿元,占预付款期末余额的60.26%;其次是上海东方希望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约为1.77亿元,占比约为13.60%。
“7个多亿的预付款给大全能源,放在银行吃利息也不少了。”江苏某光伏资深人士戏言,对于上机数控这种硅片企业来说,要么默默承受,要么自己做硅料,“从目前来看,光伏企业未来的商业化模式将趋向于一体化。”
或是为了解决这种情况,也为保障硅料的供应,上机数控在今年2月下旬宣布拟投资118亿元在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投资建设“年产15万吨高纯工业硅及10万吨高纯晶硅生产项目”。
上机数控2022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为2.71亿元,较上年期末增加约1.41亿元,增幅为108.96%。
前五名的应收账款情况是通合新能源(金堂)有限公司(下称通合新能源)约为0.88亿元,占应收账款余额期末总数的23.23%;江苏通苏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约为0.43亿元,占比为11.32%;扬州续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续笙新能源)约为0.42亿元,占比为11.10%;通威太阳能(000591)(成都)有限公司约为0.42亿元(下称通威太阳能成都公司),占比10.99%;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爱旭股份)约为0.40亿元,占比为10.49%。
启信宝数据显示,通合新能源的股权比例是通威太阳能有限公司(隶属于通威股份(600438))持股65%、天合光能持股35%。
如此看来,上机数控主要向上游的大全能源等硅料企业采购,然后将硅片销售给下游的通威股份、爱旭股份等企业。
一体化战略完成
有了硅料保障,上机数控开始扩张硅片产能,2022年6月,该公司预计投资148亿元建设“年产40GW单晶硅拉晶及配套生产项目”。
国联证券研报认为,该项目有望进一步提高上机数控的硅片市场占有率,预计到明年公司将拥有70GW硅片产能。
到了今年8月,上机数控又宣布,拟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150亿元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建设“年产25GW单晶硅切片及年产24GW的N型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这意味着上机数控将首次向下游布局光伏电池项目。
在公告中,上机数控表示,“本次投资项目是公司在光伏产业链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在借助徐州当地政策及产业配套优势下,进一步扩大现有产业规模的同时进行业务领域延伸,拓展建设TOPCON、异质结等N型电池产能。”
浙商证券(601878)研报认为,假设切片业务1分/W净利润、N型电池8分/W净利润,如满产状态下,测算合计为上机数控的中长期潜在业绩增厚21.7亿元/年。“同时,公司一体化布局将带来环节间的潜在成本节约、也将进一步增厚公司综合业绩。”
上机数控2022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研发费用达6.4亿元、同比增长312%、占营收比5.5%,主要是“公司持续加强对N型硅片研发,自主研发了半导体碳化硅切片机,向N型电池领域进行产业链延伸。”
为何一定要选择“一体化战略”?8月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给上机数控董秘庄柯杰、证代赵芹发去了采访邮件,但是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对方回复。
随着一番扩产计划宣布之后,上机数控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工业硅(15万吨自建+15万合资)+硅料(10万吨自建+10万合资)+硅片(70GW)+电池(24GW)”一体化规划布局。
关键词: 上机数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