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贷在国内发展已超10年,在基本解决小微商家贷款“有没有”后,额度“够不够”的问题尚未解决。
“额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对小微商家的画像刻画还不完整,尽管识别出了征信、工商、税务、移动支付流水、网络经营行为等数据,但是依然还有很多个性化资产没有被数字化,无法被识别。”网商银行CRO孙晓冬在7月1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网商银行的“百灵系统”要解决的就是这些个性化问题,将小微商家的画像刻画得更为完整。
小微商家期待更高额度
货车司机王师傅,经营着一家小型物流公司。在资金紧张的时候,尽管有货运单可以进行抵押贷款,但是遇到旺季,信贷额度便存在较大缺口。“我们跑物流的,只有货运单,很难拿到抵押贷款。之前银行给了10万多额度,但是如果遇到旺季,要租车,就有点不够”。
像王师傅这样的小微商家,在获得信贷后却面临“贷不够”的情况并非少数。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小微商家都期待可以获得更高的信贷额度。
“百灵系统的推出就是为了解决这些个性化问题,将小微商家的画像刻画得更为完整。”孙晓冬表示,不同于以往“大山雀系统”及“大雁系统”的偏向服务专精的某个特定领域,“百灵系统”的服务覆盖面将更广阔。
实际上,每个小微企业主手中都有一些可以证明自己经营实力和稳定性的材料,比如合同、发票、流水、店面、存货等等,但是这些材料种类繁多,五花八门,要识别出来,难度很大。
以合同为例,它包含印刷文字、表格、手写体签名和公司印章等不同形式的信息,对机器而言,准确识别合同上的信息需要用到至少三种多模态感知技术,且都达到很高的准确率,另外还要考虑防篡改、翻拍等验真问题。
“能正确识别只是第一步,还需要理解材料背后的含义,具备认知智能。比如,通过以图计算技术为基础,我们构建了目前业内最大规模的动态企业图谱和行业图谱,将行业的经营周期、资产构成、上下游逻辑也都纳入风控评估。”孙晓冬表示。
与此同时,网商银行还尝试与行业专家合作,将他们对行业的经验和判断转化成可用于风控的知识库,这些都能让百灵更“懂行”,能够理解材料背后的意义。
据悉,“百灵系统”目前已经支持包含合同、发票、营业执照在内的26种凭证,以及包含工程车辆、店面门头、货架商品等超过400种细粒度物体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5%以上,并且通过多尺度摩尔纹算法等验真技术,保证信息真实有效,可被风控系统采信。
人机互动新模式
在银行业,通过与机器人沟通完成信贷额度审批已不是新鲜事。
一般而言,数字信贷效率较高,但很难像银行网点的信贷经理那样与用户互动。如何让数字信贷在保证效率的同时,更有“人情味”,也成为行业的挑战。
“我们希望小微经营者和百灵系统的交流,就像和真人信贷员交流那样顺畅。虽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这项技术前景广阔,我们期待它能像信贷领域的AlphaGo一样,能让小微信贷也变得可交流,可互动,有人情味。”网商银行CTO高嵩表示。
据介绍,交互智能实现了对用户的个性化信贷服务能力。通过“提额小助手”,“百灵系统”能够基于自然语义分析实现非剧本式的实时决策型对话,让机器人显得更有人情味。
与传统客服机器人的固定套路相比,这种对话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留存和回应率,使得对话能顺利进行,引导用户提供有效的行业、流水、进货关系等信息,实时推荐合适的提额方式,并对客户上传的凭证和照片进行校验——就像有一个7X24小时的驻场信贷员一样。
这种互动方式的另一大价值,是让用户掌握对自身信息的“主动权”。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及《征信业管理办法》的陆续出台,各界都更加注重对用户信息的保护。在“百灵系统中,用户基于自身需求,有选择性地提交自身的个性化材料,整个过程可感知、可选择、可管理。
“过去,数字信贷都在探索‘他证’模式,用户授权之后,金融机构从别的机构处获得用户信息;未来,数字信贷会是‘他证’和‘自证’相结合的方式,用户自己直接提供信息,让金融机构对自身的了解更加充分。”高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