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供电超8000万千瓦时!”日前,湖北黄冈产业园增量配网项目传来消息,自2021年9月并网送电以来,该项目稳健运行,源源不断为园区提供优质电力,正重构园区的配售电体系。
黄冈产业园增量配网改革试点项目属于国家第四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作为项目运营方,正泰通过构建“绿源、智网、降荷、新储”新型电力生态系统,致力构建一个智慧、低碳、安全、友好的新型数字化配电网,助力园区实现碳达峰。
打通用电大动脉 破解“最后一公里”
黄冈产业园以设备制造、节能环保和现代物流等为主导产业。2019年10月,黄冈产业园管委会所辖黄冈融创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与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黄冈正创电力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正创公司”),通过实施增量配网项目,解决并优化园区电力问题。
据介绍,增量配网改革是继发电侧、售电侧引入竞争之后,在配电业务领域引入社会资本的新探索。正创公司副总经理朱烦介绍,正泰拥有电力全产业链优势,同时深耕新能源行业,运营增量配电网项目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据了解,黄冈产业园增量配电网试点项目试点区域面积19.8平方公里,计划建设3座110千伏变电站的主体工程,同时根据后续落地项目具体需求投资建设配套工程。目前,已建成1座110千伏变电站、177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
2021年9月25日,项目正式并网送电,目前已为黄冈产业园园区内包括伊利乳业、顾家家居(603816)、威马汽车、骆驼户外等在内的116个国内外知名企业及4127户居民用户提供优质供电服务,并完成一系列重大保电保供工作,成为湖北省唯一正式投运的增量配网试点项目。
据介绍,项目一期建成后,不仅有效缓解了园区企业用电压力,也为园区企业生产提供了用电保障,“未来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后,将对改善园区能源结构,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促进园区经济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示范推动作用,真正打通用户、配网和大电网之间的动脉,解决用电‘最后一公里’问题。”
以增量配电为帆 着力打造智慧绿能网
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鼓励增量配电网通过拓展区域内分布式清洁能源、接纳区域外可再生能源等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在黄冈产业园,试点已然先行。据介绍,黄冈产业园在配电网的架构基础上,依托园区自身资源优势,配套建设光伏、风电、储能等综合能源项目,满足园区用户低碳发展需求,目前已完成15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未来,还将规划建设200兆瓦分布式光伏、100兆瓦集中式光伏及50MW电化学储能项目。
“双碳”目标下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新能源是电力系统目前面临的难题,而增量配电被视为解决难题的“良方”。在黄冈产业园,正泰充分发挥了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优势,将园区建设成一张集“源、网、荷、储、充”一体化、清洁、有源的智慧绿能网。
“以配售电业务为主业,带动风光储等综合能源服务、用户电力工程总包服务、用户电力集中运维、能效管理服务、电力金融服务5个辅业是正泰增量配电网项目运作的主要模式。”朱烦说,在发展综合能源服务的同时,要发挥增量配网的改革引领作用,引导用户节约用能、主动使用清洁能源,引导清洁能源大规模流向传统工业终端碳减排难点领域,助力地方政府建设绿色低碳园区,提前实现“双碳”目标。
目前,除了配售电以及风光储等综合能源服务外,黄冈产业园已开展用户电力工程总包服务、用户电力集中运维等辅业,未来还将进一步向能效管理服务、电力金融服务拓展,全力打造湖北省标杆性电力改革综合示范项目。
拓宽能源发展渠道 “碳”路先行向未来
黄冈产业园增量配网项目全部建成后,将为园区企业提供超过50%的清洁能源供给,实现园区碳达峰目标,并争取入选全国首批100个碳达峰园区,成为区域新型电力系统的示范性项目。
黄冈产业园项目的成功运营,是正泰锚定“双碳”实践的一个缩影。增量配网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已然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正泰旗下全资子公司泰合电力,立足增量配网项目,通过智能配电网的投资与长期运营,深度参与当地社会经济活动,持续导入“双碳”解决方案,助力绿色发展转型。
在距离黄冈东北方向400多公里的淮北,由正泰牵头的联合体投资、建设、运营的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增量配网项目,同样在这张减碳的“网”中,向着碳达峰园区目标不断前行。
业内专家表示,增量配网为探路“源网荷储一体化”打下了基础,拓宽了新能源消纳渠道,有利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同时也能减少用户外购电成本,让用电更加清洁,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泰合电力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项目的运营过程中,希望把增量配网项目作为公司全产业链的“桥头堡”,将公司的产品方案导入,为园区和企业提供碳中和解决方案。“我们要成为网源荷储充一体化业务的开拓者、智慧园区建设的参与者,也要成为清洁能源的供应、储存与能效管理的服务商,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贡献民企力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