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成为继海底捞、呷哺呷哺之后的“港股火锅第三股”?
随着粤式火锅品牌捞王的招股书失效,这一重任暂由主营海鲜火锅的七欣天担起。今年1月,七欣天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招银国际、国泰君安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然而,随着餐饮企业纷纷掀起上市潮,且七欣天自身仍有美化行业地位、翻台率偏低、压榨员工等诸多争议待解,上市之路又真能顺利吗?
火锅界第三名副其实吗?
火锅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27.9%消费者每周吃火锅不少于两次;派系也众多,可分为川式、粤式和蒙式;竞争可想而知的激烈,2020年约有50万到60万家火锅餐厅。
而七欣天,主打海鲜和火锅的“一锅两吃”吃法,即消费者点餐后先吃到一锅秘制炒海鲜,吃完后再加入汤底和配菜等变成火锅,并借此打开了知名度,在招股书“大胆”标榜自己为第一大海鲜餐厅、第三大火锅餐厅(按2020年收入计算)。此前同样排队港股、同样由弗若斯特·沙利文参与编制的捞王招股书中,也可见到同样排名。
图源:七欣天招股书
奇怪的是,在翻阅已上市的的两家“火锅股”公告后发现,七欣天却从未被列入竞争对手之一。以海底捞2018年披露、弗若斯特·沙利文为数据来源的招股书为例,2017年中国火锅前五大公司中,并没有任何一家线索指向2009年成立的七欣天。
图源:海底捞招股书
而在一些较权威且有出处的榜单中,七欣天同样“无处可寻”。譬如,据艾媒金榜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火锅品牌排行Top15》,海底捞、呷哺呷哺稳坐前两名,曾出现在七欣天招股书里的第5大火锅餐厅巴奴排名第12,七欣天则未上榜。
图源:艾媒咨询
或是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2021中国火锅企业排行榜TOP20企业里海底捞、呷哺呷哺、巴奴、捞王等均现身,却依旧找不到七欣天身影。
图源:中国饭店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
可见,占领消费者心智与钱包仍以麻辣口味的川渝火锅为主力。
由此,引发的疑问是: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攻城略地”、主打“海鲜+火锅”的七欣天,当真能在群雄角逐的火锅界里排名第三吗?一位在北京生活10余年的消费者就曾告诉笔者,在来到上海前,她从未听说过“七欣天”这一火锅品牌。
七欣天门店分布,图源:七欣天招股书
其实,“猫腻”之处并不难发现——由弗若斯特沙利文出具的这份《2020中国火锅餐厅市场领先经营者的排名及市场份额》,统计维度是自营餐厅收入,而一些耳熟能详的火锅品牌,诸如刘一手、小龙坎、德庄等大多采用加盟连锁模式,自然无缘入榜。以小龙坎为例,2018年其拥有600多家门店,其中仅有12家直营店。
翻台率等指标大幅逊色
那么,筛除大多数加盟火锅品牌后,七欣天又真的能靠实力杀入前三甲吗?依旧值得考量。
至少在门店数量、翻台率、消费者口碑等关键指标,七欣天的表现均大幅逊色于海底捞和呷哺呷哺。
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七欣天的餐厅数目分别为180家、207家、250家。而截至到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餐厅总数为1597家,呷哺呷哺集团共经营1077间呷哺呷哺品牌餐厅、149间湊湊品牌餐厅。
图源:七欣天招股书
翻台率指餐厅一天内每张桌子的平均使用次数。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七欣天翻台率(次/日)分别为2.1、2.1、2.2。而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翻台率(次/日)分别为5、4.8、3.5、3,呷哺呷哺翻台率(次/日)分别为2.8、2.4、1.8、2.3。
图源:七欣天招股书
需要指出的是,NCBD数据显示,火锅在2019年的平均翻台率为2.25,也就是七欣天翻台率指标甚至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最后,以上述火锅品牌的上海门店为例,七欣天37家门店在大众点评的评价分数在3.7分—4.2分之间,而海底捞大多数为4.8分左右,偶有4.2分;呷哺呷哺分布在4.2分—4.5分区间内,凑凑则大多在4.7分;捞王同样以4.8分居多。此外,七欣天还面临着价高量少、食材不新鲜、服务差等消费者投诉。
图源:大众点评
近年来,不乏有公司为追求上市,在招股书罗列其行业排名和行业数据进行“美化”,要么选择性排名、要么行业分得相当细,直至其排名靠前为止。七欣天此举,未免也有几分通过缩小比较范围从而“强行提咖”之嫌。
招股书本应具有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等特点,向公众展示投资价值,向投资者揭示投资风险。杜绝过度渲染、去掉广告痕迹,才应该是拟上市公司对投资者负责任的表现。
员工压榨不断
随着“人”的重要性越来越为被重视,如何保障员工福利、提升员工体验成为衡量公司治理水平的标尺之一。翻阅招股书后发现,七欣天仍存在大量使用外包员工、拖欠社保、拒付工伤赔偿等诸多瑕疵。
疫情成为近年来餐饮行业的“黑天鹅”,但七欣天却仍连年盈利,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净利润8115.7万元、1.72亿元、2.59亿元,净利润率分别达到6.3%、12.1%、17.5%。
图源:七欣天招股书
需要注意的是,七欣天净利润率的突飞猛进,离不开其实施的员工外包策略、压缩员工成本。
为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灵活性以及精简雇员结构”,2020年起七欣天与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合作。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分别共有4707名、4279名、5269名员工,其中分别包括4707名、1713名、1834名正式员工,其余皆为外包员工,最近一期外包员工占比达到65.19%。
海底捞、呷哺呷哺未在近期财报中披露外包员工信息,而据捞王招股书,截至2021年8月23日,外包员工数量占比为45.7%。
尽管员工总数不断攀升,但七欣天的员工成本的收入占比却一降再降,由2019年的23.9%降至2020年的18.3%,再降至2021年前三季度的17.2%。据此估算,2021年前三季度,七欣天每月只需花约3961元就能雇佣一名外包员工为己所用,较正式员工的月薪约8048元削减一半,可谓打得一手好算盘。
图源:七欣天招股书
靠“压榨”外包员工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对于正式员工,七欣天在相关待遇上也略显苛刻。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七欣天预计社会保险付款及住房公积金供款总差额分别约为3580万元、1930万元、1170万元。
图源:七欣天招股书
另据裁判文书网,2013年,七欣天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门店收银员杨某在下班途中遭遇车祸受伤,即使苏州市人社局已认定其为工伤,然而七欣天仍多次上诉以“不属于工伤”为由要求改判,最终被法院判定上诉理由没有事实依据而被驳回。
此外,天眼查显示,2016年12月,七欣天义乌一门店因招用劳动者一直未按规定报送招用劳动者的流动人口信息到公安机关,也未同时告知劳动者主动申报居住登记,被义乌市公安局处以罚款一百元的行政处罚。
目前,七欣天官网显示“维护中”,笔者曾就本文中诸多疑问拨打其披露于官网的联系电话,接线工作人员称将告诉领导后联系。遗憾的是,截至发稿,尚未收到答复。
图源:七欣天官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