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顶层设计出炉,支撑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同时,明确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向。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从战略规划协同推进机制、绿色能源消费的制度和政策体系、能源开发利用新机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运行机制等10个方面对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提出发展意见。
《意见》是2022年第一份关于能源转型的重磅顶层设计型框架政策,将与能源领域“双碳”系列政策协同实施形成政策合力,成体系地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其中,有多处体现出对发展新能源态度更加明确坚定的“新提法”,比如“非化石能源既基本满足能源需求增量,又规模化替代化石能源存量”,再一次强调要“加快推进风光大基地建设”,且“能建尽建、能并尽并、能发尽发”。可见,我国加快2030年前能源清洁化转型的态度未有丝毫动摇。
众所周知,2021年是光伏行业的政策大年,“双碳”目标启航,“十四五”规划、整县推进、风光大基地、辅助储能、金融支持等相关政策纷纷发布落地。在政策的引导下,光伏已经成为主力能源,而不再是“替补队员”。
但过去一年,现实层面终端装机差强人意,行业内卷史无前例,产业链上下游博弈空前。“受指标下发滞后、价格上涨等原因影响,2021年我国光伏装机量不及预期,由55-65GW下调至45-55GW。”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但2022年光伏装机在国内巨大的光伏发电项目储备量推动下,可能会增至75GW以上。
进入2022年,光伏行业逐渐从喧嚣回归理性。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信号下,开年以来地方“两会”着眼于稳经济陆续召开,新老基建将成为托起经济的重要力量。今年是碳达峰后续政策密集落地年,也是新能源电力等新基建产业建设大年,新基建无疑会更多围绕在新能源发电、特高压送电、能源储存等绿电领域展开。
未来,大能源系统为全球光伏行业带来发展新契机,光伏智能制造将是智慧能源(600869)时代的新趋势。在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光伏能源被认为是新基建建设的推动器与催化剂。“十四五”新基建的发展热潮,将加码助力以光伏为主的制造业企业迈向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国内领先的环保新能源综合服务商,东旭蓝天(000040)拥有光伏组件生产、电站开发、施工建设、运维等完整光伏发电体系,自持光伏电站并网装机容量约1GW,持有量处于民营光伏企业第一梯队。除此之外,公司还搭建光伏电站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光伏电站大数据采集、智能化故障诊断、运维管理全周期的智慧能源管理。
东旭蓝天以子公司东旭康图为平台,在光伏组件领域持续发力,将其打造成为集太阳能(000591)发电系统研发、设计、生产及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大型高端光伏组件制造基地,可向市场提供高效光伏组件和太阳能发电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中国光伏行业正进入一种全新的“大竞合时代”,不同企业之间的结盟与合纵连横,将在未来3-5年内塑造新的竞争格局。
从投资主体看,“整县推进”引领下的分布式和“风光大基地”引领下的大型地面电站,是央企国企作为主力军。而以什么样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获得中标,如何与央企国企形成全新的合作关系,并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补,对于民营企业则是新的考验。
2021年以来,东旭蓝天不断深化央企国企合作,与国家电投旗下吉林吉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京能集团旗下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去年11月,吉林省能源局已向吉林汪清下达70兆瓦集中式光伏项目建设规模指标,意味着东旭蓝天与吉电合作的汪清三期光伏发电项目即将进入施工建设环节。
东旭蓝天以商业模式创新为驱动,持续投入光伏、储能等绿色技术研发,开创“智慧能源+环保治理”特色产业模式。公司方面表示,将坚定落实国家“双碳”目标、乡村振兴战略方向,积极布局多场景零碳解决方案。
需求高增,光之向往。在“内循环”整体战略规划下,“落实碳中和,开展新基建”的政策东风给光伏行业带来足够广阔的装机空间,也促成光伏电站应用领域的多点开花。光伏在服务于国家战略方面应该能做的更多,可以发挥的影响力更大,这无疑将为行业的蜕变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 东旭蓝天低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