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活

国内 商业 滚动

基金 金融 股票

期货金融

科技 行业 房产

银行 公司 消费

生活滚动

保险 海外 观察

财经 生活 期货

当前位置:银行 >

公募中考成绩单:81%主动操作股票基金跑赢大盘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发布时间: 2018-07-03 09:27:42  责任编辑:cfenews.com
+|-

(原标题:公募基金中考成绩单:81%主动操作股票基金跑赢大盘)

今年年初至6月25日(下称“统计区间”),沪深300指数下跌11.67%,主动操作股票基金(含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三类,下称“主动操作股基”)跑赢大盘的基金比例高达81%,超过26%的产品获得盈利,不过,跑赢业绩比较基准的主动操作股基不及半数。

值得关注的是,在前两年的赚钱效应加持下,基金的投资能力获得市场认可,新基金首募规模同比增加7.14%,达4367亿元,并创出自2015年后的半年度新高。更令市场感到欣喜的是,股票基金首募规模比例同比升高。此外,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产品交易活跃,而逐渐边缘化的分级基金交易持续低迷。

主动操作股基不强,华商、国投瑞银自食苦果

大盘弱势,个股赚钱机会稀少,只有15%的股票上涨,跑赢大盘的股票仅占三成。不过,主动操作股基同期收益率跑赢大盘比例超过八成,医药基金是市场难得的亮点。

统计区间内,医药行业股股票是为数不多整体上涨的行业,净值增长率超过10%及盈利基金中,大部分主要投资于医药市场。目前,医药基金数量已经达百只以上,既有场外申赎的基金,也包括场内交易的ETF和场外申赎的ETF联接基金。近几年,医药基金的规模增长速度更是超越了其他行业主题型,总规模达600亿元以上,是规模最大的行业主题基金。

从基金整体来看,跑赢业绩比较基准这个很多基金给自己定的“小目标”,完成得并不太好。统计区间内,48%的主动操作股基跑盈业绩比较基准,同比去年上升3个百分点,但尚未达到半数。

除了和业绩比较基准比,同类产品间的相对排名是衡量此产品跑赢跑输同类的一把尺子。如果持续跑赢同类,即市场所说的相对排名领先,是为明星基金;而持续跑输同类,基金经理就要考虑自己操作中的失误之处。

2017年全年、今年统计区间,华商有10只产品、泰信有6只产品、浦银安盛和宝盈各5只产品排名处于后1/5,国投瑞银产品数量不多,表现不佳的基金也有4只。

华商旗下主动操作股基数量在业内属于中游,表现不佳者却是业内第一。10只排名靠后的产品中,有4只统计区间内跌幅超过20%,分别是华商主题精选、华商创新成长、华商新常态、华商乐享互联网,持有人损失超过大盘跌幅一倍。这10只垫底产品,分属4组管理团队操刀管理。其中3只产品同属一人管理,其管理策略雷同,把3只产品管成一只,是导致“一损俱损”原因之一。

华商创新成长、华商新常态、华商乐享互联网3只基金分别诞生于2014年3月、2015年6月、2015年12月,对投资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华商乐享互联网关注“互联网+”企业,华商新常态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投资视角,华商创新成长采用“自上而下”的策略。

从2016年12月开始,上述基金形成现任经理一人管3只的态势,业内称为“一拖多”。很多的“一拖多”源于基金经理人才短缺,经理对所管基金的重仓股有交叉现象,但各基金间仍有较大区别。不过,华商接管这3只基金的经理,完整运作的第一个季度,重仓股就开始了完全重合。3只基金股票仓位配置(业内称为大类资产配置)很接近,对重仓股配置基本雷同。

从3只基金的股票仓位看,2017年一季度在80%~82%、二季度为85%~86%、三季度为93.7%~95%、四季度为92.4%~94.5%,今年一季度为93.07%~93.93%。基金仓位变化方向相同,高仓位和低仓位时间相同。

不仅仓位管理上做到“一碗水端平”,持股更是“照葫芦画瓢”。

3只基金在2017年第二、第四季度,10只重仓股完全重合,当年2017年一季度、今年一季度有9只重合,2017年三季度有8只重合。

也就是说,这位经理把3只不同时点成立、投资目标也有区别的产品,管成了“复制基金”。

投资人拿真金白银来投资,付了每年1.5%的管理费,是为基金的投资能力买单。如果基金经理敷衍了事对待这些产品,导致业绩不佳,投资人大量赎回,基金的规模就会持续萎缩。上述华商的3只产品2017年初规模合计21.6亿份,2018年一季度末只剩下10.79亿份。今年的业绩仍无转机,预计二季度内净赎回将是大概率事件。

与华商不同的是,国投瑞银旗下产品业绩落后源于基金捏着阴跌的“熊股”,不主动止损,导致基金净值迟迟没有向好迹象,基民只好赎回自救。

国投瑞银瑞盛灵活配置排名处于同类后1/10,此基金2017年排在同类倒数第70名,今年以来排名又下滑55名,到了倒数第15。

国投瑞银瑞盛灵活配置从2016年底就开始持有软控股份(002073.SZ),此股慢慢阴跌,给出了基金经理清仓走人的时间。2017年前两个季度,跌幅分别是8.81%、18.07%,此基金持股份额一直不变,只是到了第三季度才减仓一半,第四季度内股价再度下跌14.89%,剩下的半仓继续承受下跌,到现在累计跌幅51.79%。同期内,国投瑞银瑞盛灵活配置持有的康力电梯(002367.SZ),股价下跌56.09%;捷顺科技(002609.SZ)跌幅40.5%,近几天还连续跌停。一个个几乎腰斩的跌幅,直接打压着基金净值。

既然个股已经步入跌途,及早换仓是为上策。从去年4个季度更换前十大重仓股频率看,此基金更换数量分别是1、0、0、3只,今年一季度更换1只,是典型的持股不动型思路。既然基金经理不愿意操作,基民就主动用逃跑的腿“投票”。从去年初到现在,该基金份额净赎回缩水43%,今年一季度再度被净赎回3000万份。

ETF交易活跃,分级基金萎缩

除了场外申赎产品,场内交易品种中,ETF因其便利性越发受到市场欢迎,交易量维持高位,而分级基金呈现萎缩态势。

ETF是机构投资者跟踪市场一揽子股票的重要工具,也是喜欢快进快出投资人的首选。从2017年11月开始,ETF产品的月度交易额相比年初增加了3倍有余,攀上千亿元大关,强势一直维持到现在。

H股ETF(510900.SH)是交易最活跃品种,每月的交易额都在200亿元以上。此基金的规模也同步扩大,今年以来规模增长了57%。这与H股指数从2017年12月中旬开始,短短35个交易日指数上涨22%的表现有关。

论跟踪标的覆盖面对比,上证50指数覆盖面低于沪深300指数,但成交活跃度却是上证50ETF高过沪深300ETF。从去年开始,蓝筹股一直维持强势,在连续8个月的上涨蓄势之后,今年1月份涨幅8.96%。跟踪上证50指数的50ETF(510050.SH)交易活跃度也随之上升,1月份成交额同比上升4.47倍,同期大盘成交放大0.7倍,ETF的交易活跃度远超市场整体。

ETF产品的交易门庭若市,分级基金的交易则是门可罗雀。

在牛市中,分级基金收益翻倍,是市场中最热门的交易品种。但在熊市中,其杀伤力同样翻倍。资管新规要求公募不再设置分级品种,数年之前就不再核准分级基金发行,现有品种规模过小者陆续清盘,规模较大者交易也曾日渐萎缩。

近期,分级基金的交易额一直处在下降通道中。在今年1月份,分级基金的两类场内交易份额分级A和分级B的当月交易总额同比缩减近一半,2月份延续着缩减一半的态势。

从2017年开始,市场上对于分级基金的未来定位逐渐明朗后,分级基金的交易量便进入下滑通道。最近的消息是:拥有分级基金的各公司,将根据规模大小陆续给出转型方案,解决方案可能是或是清盘,或是转型成对应的指数基金,子基金不再分级。

对于投资人来说,无论多么擅长分级基金交易,在新的市场形态下,都要顺应市场变化。固然分级基金有两倍杠杆,ETF基金没有杠杆,但ETF基金可以用来融资融券,也能实现杠杆放大的功能。并且,相比于某些分级基金,ETF交易更加活跃,流动性更好,可以把交易重点转移到ETF产品中。

股票型基金回暖

统计区间内,新基金首募规模同比增长,最令市场惊喜的是,主投股票市场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首募占比继续提升,股票型基金首募占比提高。

2015年之后,为了明确普通股票基金市场定位,监管层规定将此类基金的最低仓位从60%提升到80%。规则变化之后,众多此类产品纷纷转型,普通股票型基金发行曾经遭遇寒流,新成立品种以混合型基金为主。2016年上半年此类产品首募成立同比前一年同期数量下降了65%,只有22只,相当于每周成立新产品不足一只。募集规模也不理想,平均首募规模同比前一年缩减了94%,只略微超过了2亿元的成立红线。

在2016年后半年、2017年的行情中,依然坚守的普通股票基金适应了高仓位的要求,通过精选个股照样获得了超额收益,让市场重新认识这类基金。2017年上半年发行逐渐开始回暖,成立数量和平均首募规模同比分别增长45%、72%。2018年上半年继续延续向好态势,同比分别增长19%、68%。这显示出公众对基金主动投资能力的认可,也是市场逐渐进入机构化博弈时代的一个苗头。

股票基金发行热,货币基金首募却遇冷。经历了2013年燥热的货币基金,大有逐渐冷却之势。市场上已有品种基本能够满足现有的现金管理业务需求,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坚持公允价值计量原则,鼓励使用市值计量。”市场理解为货币基金计算净值方法改变,可能会出现日内亏损的情况,降低对货基的热情。统计区间内只有一只货基成立,首募18亿元。2017年上半年,货基成立84只,首募483亿元。两年间,市场冷热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吐故纳新,有来有往。如果新基金发行等同于新股IPO,老基金清盘则对应着股票退市。

与数年前基金公司想方设法保住基金的“壳资源”不同,公募产品也实现着“有进有出”,对应着上半年新成立的656只新基金,也有237只产品进行了清盘操作。

被清盘的基金,原因各异。

随着监管层对于机构定制基金监管增强,新成立的定制基金多以发起式的方式成立,历史上遗留的机构定制基金慢慢淡出历史舞台。

运作中的定制基金,从成立时一直关闭申购,单一持有人持有比例超过50%的现象不可避免,部分基金在上半年做了清盘操作,虽然持有人户数不多,但基金公司仍旧严格按照清算程序,数次公告提示,召开持有人大会,清算清盘,善始善终。

更有一些基金是到期自动清盘。另有规模过小的分级基金、到期的保本基金,也是清盘的主要品种。

除了以上因制度性及合同约定导致的清盘外,因管理业绩太差,规投资人赎回,导致规模更小,管理难度增加,规模再度萎缩,就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落得清盘结算。不得不清盘的品种在清盘基金中占据相当大比例,类似于连续亏损被特别处理直至摘牌的股票。

国联安鑫盛A/C的清盘颇有代表性。此基金成立于2016年3月,2016年底时,规模曾经达到6.47亿元,2017年最高时达8.35亿元。此基金存续期内,沪深300最高涨幅达22.93%,市场给予其充分的盈利时间,然而此基金收益率一直在6%以下,2017年全年收益率3.41%,跑输业绩比较基准1.25个百分点。

持有人终于失去耐心,从2017年第四季度开始大规模赎回,当季度该基金规模缩水6亿元。今年年初时,尚有2亿元,已经触及管理层规定的规模下限。今年一季度,该基金收益率仍不能令投资人满意,规模再缩水2亿元,只剩153万元。如此小的规模,清盘可能是唯一选择。

清盘结算时,此基金累计单位净值1.044元。初始认购者若持有此基金14个月,扣除认购费用后,收益率不到3%,尚不及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

值得注意的是,既然是清盘,意味着产品运作结束,迷你基金“咸鱼翻身”,变成牛基几率极小,此前的浮亏浮盈会变成实亏实盈。

关键词: 成绩单 大盘 基金

专题首页|财金网首页

投资
探索

精彩
互动

独家
观察

京ICP备2021034106号-3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 关于我们 财金网  版权所有  cfenews.com